一 中国的国际教育VS本土国际化培养 作者一诺提出了中国的国际教育和本土国际化培养两个概念,一贬一褒,泾渭分明。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不管什么性质和形式的国际教育,都是中国教育的补充,这是趋势也是原则。孩子送出去了,就意味着已经摆脱了一诺所说的几乎没有能力抗衡的教育大体系以及环境了。换句话说,就是不管结果如何,都不是在讨论中国国际教育了——如果非要怎么说,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国际教育,属于个体行为了,从属性上说,也是所在国的国民/国际生教育。 所以,话不可随意说,否则影响大了就会被群怼。
国际学校家具|进口校园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国际学校家具网】:http://www.of365-education.com
1 好的教育是相通的 我国的国际教育总体上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成体系地引进海外成熟的如IB/ALevel课程,学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做课程融合,完善丰富校本课程,越来越本土化,或者说逐渐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另一类是基于中国国家课程体系,学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及课程设置,完善丰富校本课程,越来越国际化,或者说逐渐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一诺所推崇的,就是后者。在笔者看来,好的教育是相通的。一诺突出强调的“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和逻辑,讲自己的故事”,就是每一种教育体系都以不同表述呈现的内在要求。
2 哪一类距离好教育更近 第一批国际化的学校,自然是引进成熟课程体系的学校,目前可以代表国际教育高中段办学的水平和质量。目前大部分都是这一类学校,他们依然在不断地做课程融合,来优化办学水平。(纯粹招外籍的学校另当别论,简单看作外国在华的教育飞地比较合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基于对国内外教育把握的基础上,开始在中国国家课程体系的框架内,做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 从历史上看,前一类更有优势: 我国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就是这样的,大破大立,废除科举制,创建新学堂,打到孔家店——当然难免矫枉过正,这也是引起争议,甚至引起否定声音的地方。只是在那样积重难返的情况下,有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吗。当然,当西方教育理念在中国占据优势后,开始不断批判地把传统教育中的精华融合进来——理论上和趋势上是这样。与之相应的,就是我们政治发展也是如此,形象的说法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结合实际的不断斗争发展,现在可以说是充分本土化了。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下,凭单个学校的一己之力,创建一个卓有成效的课程体系,谈何容易?且不说这需要多长时间的打磨,就说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有多少学校可以承担得起?所以,追根究底,要打造自己课程体系的学校,还是要在很大的程度上借鉴、融合现有的课程体系的理念、课程设置、评估等。
国际学校家具|进口校园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国际学校家具网】:http://www.of365-education.com
3 贵在落实 再成熟的课程体系,如果学校不在日常教学中切实落实,也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那些复制-粘贴教育理念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 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清楚了两者的差异后,再看一诺的表述,问题就来了。一般来说夸自己的项目好很正常,但不做具体分析直接否定其他发展模式,这与一诺自己提出的文化多元也自相矛盾。这种双重标准,和西方教育中要求的宽容、尊重对方的理念相左。作为教育理念,这在IB教育中有着系统阐述。看来,不仅学生需要培养,从业者也需要自我教育。目前我国的国际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以现在的结果来权衡教育的成败,不构成内在关系,至少还为时尚早。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教育。一诺很注重中华文化,富有中国情怀,可惜有意无意忽视了一点,就是拿个体在美国的成功来衡量中国的教育。拙以为衡量的标准要接地气,不要太抽象或远离当事国的现实。按照这一前提,就是中国教育在什么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现实问题,解决了“我们自己的人民”的现实问题,而不是有多少人在美国的公司里怎么样。如果没有立足于本土的意识,国际视野也会缺少支撑,又怎么能做出中国最好的教育呢。如果从这个标准看,一诺所举的例子,倒成了印度的悲哀、美国的胜利的铁证。按作者的话,印度无非是在给美国输送高级打工者或合伙人,而美国则成功吸引了印度人才为我所用。如果硬说成win-win,那么我理解的双赢,是美国赢两次!
国际学校家具|进口校园家具|品牌教育家具--【OF365国际学校家具网】:http://www.of365-education.com
其实,说起教育就不得不说在中国日益发展的国际类教育,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在中国发展起来,也给了新一代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据小编了解,在各大国际学校中,学校对【国际学校家具】的选择也十分的谨慎,不管是对质量还是功能要求都更加的严格。
|